中国教育热线_中国教育资讯门户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教育热线  >  资讯
格雷盒子|江苏一男孩不写作业被家长暴揍,棍棒下的“爱”太沉重
2020-12-02 17:19:05 来源:互联网 阅读:-

提到孩子教育问题,家长都非常重视,可每到指导孩子写作业的过程中,家长都说气到崩溃,孩子太让人闹心了。近期,江苏一名男孩在写作业的过程中被家里人揍了一顿的视频在网络上传的挺火。

据调查人员得知,这名男孩在写作业的过程中拿着手机不愿放下,家长多次劝说无解后气愤开揍,在孩子爸爸暴打的过程中还拍视频发送至了孩子班上的家长群里,被其他家长指责后,爸爸并不认为自身有错。


视频中呈现,孩子在桌前坐着,作业就摆在身体前面,可双眼却在看手机,孩子爸爸高声训斥命令其去写作业,话还没落地,爸爸冲到前去开始用小棍子敲打孩子,奶奶站在旁边进行监督,只要孩子躲开就训斥。

在爸爸打完孩子后,奶奶紧接着上前继续打,家长群里竞相指责二人不可以暴力行为处理问题 ,口头教育孩子就可以了,打不得,但二人说这是教育孩子,不打他不长记性,每天放学一回到家就抱着手机玩,作业一推再推,打了后才会让他清楚不可以每天只玩手机,打得有多痛记得就多深。


这名被揍的孩子今年读三年级,经常沉迷手机拖延写作业,家长一忍再忍才对其施暴。虽然有句话叫不打不成器,但孩子玩手机家长也是有错在先,若是家里没为孩子供应,孩子又怎会有“机”可玩呢?

在视频散播的过程中被当地警方获知,进行实地调查后,孩子送医院就诊,检查报告显示男孩并无大碍,只是皮外伤。学校知晓情况后,马上对男孩家长进行了批评教育。

对家长而言,孩子给家人营造的欢乐与忧虑共存,对孩子丧失耐心是片刻的,化解矛盾时,暴力揍打孩子是最偏激的方式,伴随孩子的不断成长,逆反心理也在发展壮大,暴力行为难以解决问题,反而会事与愿违加重与孩子的隔阂。


棍棒锻造不出栋梁之材

尽管有些人采用“棍棒教育”,把小孩“打进北大”,甚至于“打”成了优秀人才,但大多的则留下了诸多“硬伤”。早已证实,成功的教育首要应该是让小孩身心健康、人格健全;棍棒锻造不出栋梁之材,打骂替代不了教育,“棍棒教育”并不代表普遍性。而应当一边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从思想上教育小孩,让小孩心服口服;一边尊重小孩,看孩子的反应和感受,充分考虑小孩的承受能力而开展教育,进而教育小孩懂道理、明事理、守规矩。不然,对小孩一概采取“棍棒教育”,常常会给孩子的身心带来巨大伤害,使家庭对小孩失去吸引力,甚至于让小孩产生心理问题。这样,既不利于小孩改正错误,反而会导致小孩视父母为敌人。


“打是爱”的“棍棒教育”

从教育学的视角讲,对孩子教育,不能止步在“打是爱”的“棍棒教育”层次上。可惜现实生活正如毕淑敏在《孩子我为什么打你》中所讲的那样:“我知道打人犯法,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这一项特殊的赦免权——打是爱。”因为这种“打”,在世俗眼里,是“打在儿身上,疼在娘心里”。殊不知,上升到法律层面上,这是一种家庭暴力、虐待儿童。如果这种疼是短暂的疼痛,也许算得上是爱;如果这种疼是永远的疼痛,那真是太沉重了,沉重得让法律都无法原谅。


家长以身作则,耐心教导

对于此类事件,身为家长的我们,要以身作则,教育孩子要有耐心,万万不可操之过急,孩子的学习需要家长耐心的监督以及辅导,因为他们的心智还处在发展中,自控力还处于萌芽阶段。现在的孩子都沉溺于手机不能自拔,作为家长的我们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戒除手机瘾。


有一款手机使用管理助手的得到了大批家长的好评——格雷盒子。专门针对7-17岁青少年无节制的上网、游戏和聊天等不良现象,帮助父母智能监控和管理孩子手机,是一款通过教育备案和信息安全备案的应用软件。



推荐阅读:旗龙

频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