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教师节。
但是最早的那一届中师生不再迈进新学年的大门,他们要正式退休了。
是的,转眼间他们已经在三尺讲坛上耕耘了30多年,好多人的教龄比教师节的历史还长。当年一个个生龙活虎的少男少女,如今已变成了满头华发的大爷大妈,这个特殊的群体,从此开始了杏坛生涯的陆续谢幕。
他们就像个摆渡人,在把最后一届学生渡到成长的彼岸后,完成了自己一生坚守的使命,只给学生留下一个渐渐远去的背影。
他们的学生覆盖到从70后到10后。假如你说不了解中师生,那只是因你未曾留意过身旁默默耕耘的身影。在你从小到大的校园里,你成长的一个又一个的脚步里,一定有中师生相伴过你一程。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为了缓解农村小学师资严重不足的压力,国家推行从初中毕业生中招收优秀学生就读中等师范学校、学生毕业后到城乡小学任教的招生政策。那时能考上中师的学生,都是绝对的学霸,他们以全县第一至前几十名的成绩选择上中师,一方面或许是内心朴素的教育理想,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捧上铁饭碗,成为国家干部。
但这并不是大多数人心甘情愿的选择,对他们而言,这一选择后来都成为他们一生的不甘和隐痛。当年,也许是爸爸抽着劣质烟卷蹲在地上的叹息,或者妈妈背过脸去悄然抹去的眼泪,又或是报完志愿被父亲强行改掉的无奈,十五六岁的少年就这样,在他们最应该、也最有资格仰望星空的时候,却不得不被迫去“捡拾地上的六便士”,放弃遥远而模糊的梦想,屈从命运的安排,踏进了中等师范学校的大门。
三年后,如父母所愿,他们跳出了农门,捧起了铁饭碗,成为了国家干部——一名正式的公办老师。那时国家还不富裕,尤其是农村还没解决温饱问题,一家有了一个每月能领到工资的人,是非常令人羡慕的事。
中师生里好多人还有一个标签——家里的老大,工作后第一要做的就是替父母分担养家的重担。每月微薄的工资,就成了全家人的“钱包”和“银行”,不仅帮衬父母贴补家用,还要供弟弟妹妹上学,用现在网络热议的一个词,那就是标准的“扶弟魔”,而这在当年都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要“扶”的还远不只有“弟”,在那时还基本处于农耕时代的乡村,一个家族里只要有一人是老师,是最懂教育的那个人,那他就要责无旁贷地担负起若干下一代人读书上学的职责,这种使命感是他们从心里也完全认同的。一个中师生教师的家庭里,似乎永远有一个或几个读书上学的孩子,有叫大伯、二姑的,或者舅舅、小姨什么的。当侄女、外甥等下一代人在他们的亲力亲为的教导下,陆续考上了中专、大学,走出了农门,他就成了一个大家族里最有威望、也是承载了家族责任和荣光的那个人。
可以说,那个年代,他们仅凭一已之力,就可能实现整个家族的逆袭。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中师生们毕业后一般都是就近分配,在自家的乡中、村小或邻村教书,天然地留守在父母身边。好多人下班后还要帮家里挑水、种田,收秋打夏,一辈子都未曾脱离农业生产劳动;当父母进入了晚年,他们又可以奉养双亲,晨省昏定,床前尽孝。
他们就这样用一生的才华、付出和坚忍成全了父母,成就了学生,而自己,却难拥有更为精彩、更加辉煌的人生。
前几日跟一位刚刚退休的中师生学姐聊天,她说35年的教学生涯,大大小小的奖项都得过,按理说也算完美收官了,但内心深处总觉得一点点缺撼,就是感觉自己的人生还没有“充分地燃烧”。这应该是大多中师生共同的一种心理,他们本来是一只雄鹰,但却像一只家燕,一生只能低空飞行,无缘翱翔万里晴空。
一位中师生当年的班主任曾这样评价他们:
“在十六七年的时间内,全国近400万学习成绩优异的初中毕业生,涌进了中等师范学校并不算高的门槛,然后犹如一把把蒲公英的种子,被撒在祖国或肥沃或贫瘠的土地上。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从毕业开始,就一直坚守在偏僻、荒凉的乡村中小学,成了中国当代教育最坚固的基石。”
没错,以中师生们的资质,他们原本可以长成参天大树,成为栋梁之材;却因在一个特殊的时期,服从于国家的需要,过早地被砍伐下来,铺设到基础建设的最底层,成为那铁轨下的一根根枕木。从此,他们以其坚实而柔韧的身躯,日复一日地承载起铁轨及机车的重力,经受着风霜雪雨的侵蚀,成为了支撑国家建设的基石。
他们默默坚守,在中国最贫瘠的土地上去耕耘。中师生毕业后,大多被分配到贫穷偏远的乡村小学,有的条件非常艰苦,校舍破败,交通闭塞,甚至需要步行好几十里山路才能到达学校,常年和学生们吃住在一起,抛家舍业;有的学校就只有一两个老师,负责全校学生的所有的课程,包括音乐、美术、体育,当然——这都拿得起来,一干就是几十年。曾看到一篇写中师生同学聚会的文章,当大家看到曾经那么阳光、帅气的男同学,二十年后满面沧桑,划着筏子出现在大家面前时,女同学们一下子全都哭了……整整20年的时光,他经历着怎样的艰辛和孤独啊!
他们勇于进取,在各方面条件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大部分都进修了大专、本科,还有的读到了硕士、博士,这没有超出常人的顽强毅力不可能坚持下来。在如今全国基础教育领域,从教育局长、中学校长、乡镇学校负责人,到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各级名师,无处没有中师生的身影。是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才华,支撑起了中国最基层的基础教育体系,这已经是当今教育界的一个共识。
有人说,让最优秀的那部分人当老师,是个人的不幸却正是中国教育之大幸!正是这400万受过系统、严谨、规范的师范教育的科班生,完成了与乡村民办、代课老师的交替,扛过了中国基础教育的大旗,谱写了从九十年代至后来20年的新篇章。这20年里,基础教育尤其是广大农村的教育体系逐步完善,师资水平不断提高,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实现了双基达标,成为中国基础教育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
孟子曰:“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正是一代中师生对乡村教育的守望,构造起基础教育最底层的坚实基石,他们所做的可谓是造福桑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
尽管在他们的内心最深处始终存有一丝悲情和隐痛,但终归有憾无悔,哀而不伤。“生命吻我以痛,我却报之以歌”,既然做了枕木,那就练就最安稳、最结实的身躯,默默地为学生铺就一条属于他们的坦途,一路繁花相送,护佑他们走出乡村,走向远方,走进常常出现在他们梦里的广阔世界。
让自己的学生青出于蓝,替他们去追寻年少时的那个梦想,成为他们此生最大的欣慰。
自古道“忠孝不能两全”。中师生们与家而言,乳燕归窠,一生守护父母周全,尽人子之责,并以自己的专长助下一代成材;与国而言能忠于职守,扎根于国家最需要的基础教育最前线,不忘初心,清贫自守,呕心沥血,哺育幼苗,几十年的耕耘,桃李满天下,实现了自己朴素而崇高的职业理想。一个做到了尽孝尽忠的人生,难道还不能谓之成功吗?
中师生群体是特有的历史条件下的形成,他们即将完成自己的使命,淡出人们的视线。他们或许是空前绝后的一代,就像枕木一样,再没有人舍得选择上好的木材建造铁路,况且现在的高铁已经进入无砟时代,无需枕木了。他们伴随了中国基础教育的高速发展,见证了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在历史的洪流中,他们或许已经跟自身命运达成了和解,老怀安慰了。
他们见证了历史,也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即使走下讲台,也一如从铁轨下面退出来的枕木,成为另一种风景,诉说着自己从平凡折射出来的伟大的人生。
(原标题:毛驴与枕木,一代中师生的宿命,有删改)
本文作者靳迎春,1983级中师生,现任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经典传承委员会副会长
推荐阅读:旗龙网
-
麦咭小小编程师教你做《万有引力》小游戏--福
由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福田区科技创新局(福田区科协)指导,由福田区华富办事处妇女联合会、深圳市新联会科技联盟、深业上城联合体综合党委、深圳市高科技企业协同创新促...
2021-05-08 -
加拿大留学移民必备电话卡,双十一“神秘计划”
加拿大气候虽然慢慢变冷了但双十一以及黑五的临近又点燃了大家的购物热情每到一年秋冬季节,只有买买买能让体温升高各种优惠折扣看得眼花缭乱来!让小编教你~怎么在双十一...
2020-11-11 -
留学省钱攻略之加拿大电话卡|文末有福利彩蛋
加拿大的电话套餐是出了名的贵。作为非土豪留学生一枚,平时适当省检是留学生活的基本方针。毕竟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所以就电话卡的挑选简单分享一下省钱攻略:我之前...
2020-10-26 -
南方医科大学以学分制改革打通成人教育和自学考
建16个成人教育校外授课点和23个自考互助点南方医科大学以学分制改革打通成人教育和自学考试校本部正门媒体记者了解到,南方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前身为第一军医大学继...
2020-07-24 -
有才又有料!第六届上汽通用汽车校园创新传播工
近日,第六届上汽通用汽车校园创新传播工场(ICCG)在广大高校师生的期待中盛势启幕,年度大学生跨界创意盛宴正式上线。作为面向大学生推出的校园创新平台,第六届IC...
2020-06-15 -
沈梦辰晒日系旅游美照 白T恤配米色阔腿裤减龄
9月4日,沈梦辰在微博晒出一组旅行美照并配文:“结果不重要,过程才是风景。”照片中,沈梦辰身穿白色T恤搭配米色阔腿裤,十分清新。沈梦辰美照沈梦辰...
2019-09-05 -
让地球氧气在5亿年前猛增的神秘力量找到了
宇宙探秘本报记者 张 晔氧气是人类和动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但是,远古时期的地球曾极度缺氧,是一片不折不扣的生命禁区。然而,到了距今5.8亿—5.2亿年左右,地球氧...
2019-09-05 -
猪肉价格涨疯了 卖车还不如养猪挣钱?
最近,猪肉价格上涨引起广泛关注,据搜猪网分析师冯永辉测算,按照目前生猪市场价格,养殖户头均盈利已达到1491元,创历史新高。对此,有网友调侃,“猪”似乎有成为“...
2019-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