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热线_中国教育资讯门户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教育热线  >  资讯
扶鹰教育对话浙大心理学博士陈海贤:就双减、不婚、孩子抑郁等问
2021-09-24 16:11:08 来源:互联网 阅读:-

现如今,孩子叛逆、抑郁、甚至出现伤害生命的极端行为;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不婚,或者拒绝生娃;教育政策调整;家庭成员之间缺乏沟通,互不理解,婚姻破碎率持续攀高......很多父母都曾在王金海直播间寻求帮助,扶鹰教育线下实践课中收到的问题,也大多如此。

过去,扶鹰教育深度解读并解决了很多这样的问题,今天,再次就这些问题,扶鹰教育给浙大心理学博士、有14年心理咨询经验的陈海贤来了一次独家专访,就这些问题做进一步讨论。

身为父母该如何去引导,具体又该如何操作?陈海贤从心理学角度,剖析和分享亲密关系处理措施,看完你会多一个思考角度,甚至有了解决方案。

1407_c4d50d96f45eac62b1f4fceb33d936f8.png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扶鹰教育:海贤老师,您作为一个心理学从业者,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也会碰到一些让您觉得比较头疼的事情吗?

陈海贤:我碰到过最头疼的问题是,孩子只听妈妈的,不听我的,尤其越小的时候越明显。

有次我们一起去香港玩,孩子一定要妈妈,无论我说什么她也不听,气得我把她扔在路边,没想到她就在地上打起了滚。那时我觉得,作为一个爸爸我好失败,好有挫败感。现在也还是这样,女儿比较听妈妈的话。

1407_fd25909ddea5aec9b3530233d0cf8c46.png

扶鹰教育:可不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给我们家长,提供一些比较好的教育方法?

陈海贤:后来我就慢慢学会了,也许我女儿就是不听我的,她不把我当作一个规则的制定者,也不认为我在家里有足够的权威可以来命令她。这样也有一个好处,我可以用我最擅长的“谈心”的方式和我女儿相处。

我经常跟我女儿说,来,我们来谈谈心。例如她在幼儿园里遇到的事,她跟妈妈发生的冲突等,所以女儿从小开始就很喜欢在睡觉之前,跟我有一段时间的谈心,她会跟我说诸如幼儿园的各种趣事等很多事情。

别看她小,她也会有烦恼。有个同学老是要跟她玩,她却不愿意,但又不知该如何拒绝,这样让她很难受。这个时候我就会跟她说,其实这个同学是来给你上课的,这个课就叫做“怎么学会拒绝”。所以她要你和她一起玩耍的时候,你可以直接跟她说“不要这样”。不用一直遵循别人的要求,要学会去拒绝。等你学会了以后,你也要给这个同学上一个课,就叫“你怎么表达想要跟我玩,我才愿意”。

然后我就经常会问她,这个课你上完了吗?毕业了吗?有没有学会呀?她都会说快了快了。

扶鹰教育:怎么去拒绝这件事情,好像每个小孩子都会碰到。那您刚才说的那种方法,是会先在家里进行一个提前的演练吗?

陈海贤:不会,但是我会赋予这件事一个意义。这件事不是同学在要求你,而是她在教会你一些东西,她在给你上一节课。因为上课是她最熟悉的,这时她就会觉得,哦~原来是上课,那我就好好学吧。这样去理解,会让我跟她之间的沟通,她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处理都变得更加轻松一些。

扶鹰教育:就是说不让她把它当成生活中的一个难题,而是说这是我们的一个课。

陈海贤:没错,虽然是难题,也要想,从中可以学到什么东西,甚至把这些东西教给同学。因为她的同学也是小朋友,并没有什么恶意,有时候就是习惯了,用这种方式说:“你要跟我玩,不跟我玩,我就不跟你怎么样”。这也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互相学习,现在我们再回想自己曾经说这些话的时候,也会觉得既幼稚又可爱。

1407_c4b044703e69fd93876eefb960b48c9a.png

扶鹰教育:现在有很多年轻人,其实是不想结婚的,也比较抗拒生孩子这件事情,您怎么看待这种情况呢?

陈海贤:对,我也遇到很多这样的年轻人。这些年轻人看着工作也不错,样貌也挺好的,一到假期就自己背个包去旅游。我问他们,你们为什么不找另一半?他们就会跟我讲说,如果有现成的那我也愿意,可是如果要让我使劲地去追、去培养,那就太麻烦了。然后还要买房,还有两个家庭之间的事......

其实这件事从某种意义上也反映出,我们的社会在进步。因为这种进步,年轻人才能把自己的生活过好。它代表了这个时代对于自我的强调,可是我觉得它也有一些限制,例如这些年轻人,他其实并没有看到亲密关系本身的价值,且亲密关系的价值被低估了。

因为亲密关系,它对自我是有一定限制的。例如,当你有了亲密关系之后,就不能再去找另外的人了;很多事原来可以自己做主,现在也需要两个人来协商。

其实,亲密关系会让我们自我得到拓展。这个拓展包括另一半带来的品格、资源,当然也包括我们为接受这些关系的限制,所发展出来的新的品格。例如,当我们进入一段亲密关系,我们变得更有责任心,获得了一种新的品格叫忠诚;因为要跟对方协商,我们获得了人际关系上的灵活性......这些品格,它其实都是在拓展我们自己。尤其是孩子的出生,会给我们带来的一种归属感。

扶鹰教育:很多青春期的孩子,可能会存在抑郁问题,或者是极端行为,那这些问题或者行为背后的一个心理根源是什么?

陈海贤:最近在学习“以家庭的视角来看问题”,我就发现这些有抑郁或有极端行为的青少年,他们通常有一个特点,他们跟父母的关系是一种“纠缠”的形式。

所谓的纠缠是什么呢?

一般来说就是他们在父母之间的关系中,扮演了某一种角色,我们心理学的角度叫三角化。什么意思呢?就是父母之间有难以解决的矛盾,不自觉地就把孩子拉进来了,这个孩子就叫“被三角化了”。

他在其中扮演一个固定的角色,可是扮演一个固定的角色后,他就很难去发展自己,而在青春期这一时期,发展自己本身又是不容易的,因为它意味着要跟童年告别,去迎接成年人的挑战,要从家庭走向学校、社会。

所以这些孩子就容易出现一个问题,他们想要离家,可是又不容易离家。父母既希望他们往外走,又想把他们留在家里。这些父母跟孩子,常常是一种特别亲密的状态,可是这个亲密又有很多的怨在里面。

当我们看到这种关系的纠结,我们就会先帮这个孩子找出他最大的问题。对孩子来说,在这个阶段,他最主要的是发展自己往外走。是什么样的关系,让他没有办法完成这个任务?他卡在了什么地方?我们再去帮他解决,让他重新把目光放到自我发展上。

当然自我发展也不是完全一帆风顺的,也会有很多的挑战,父母要帮助孩子去应对这些挑战。这样孩子才能慢慢地完成离家和自我发展。

1407_c139b879d099e4882c90b78606ecc061.png

扶鹰教育:您认为双减政策,它对我们普通家庭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或者说我们家长的养育重心,应该做哪些调整呢?

陈海贤:我觉得双减政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还是挺好的,因为它是一个减轻我们焦虑的办法。但是有一些家长实在很焦虑,国家也没办法。目前,国家要从社会氛围上让家长不那么焦虑。其实就算增加教育难度、教育焦虑,也都是在遵循一个特定的模型,就好像我的孩子跟其他孩子在一个相同的教育跑道上,所以我绝对不能落后。

双减之前,很多家长说的是,不要让孩子落后在起跑线上,对不对?那这个起跑线的含义是什么呢?我们都在一个跑道上,如果我赢了,其他孩子就失败了,如果他们赢了我就失败了。这种隐喻一定会激发很多焦虑。而双减政策,我想它在倡导的是另一种隐喻,这一种隐喻绝对不是说学习不重要,学习一定是很重要的。

它倡导的是,我跟别人并不是短期的比谁跑得快的竞争关系,它在倡导的是另一个模型,这个模型有点像森林探险模型。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去看看我们的长处在哪里。我们想去的地方,那里的未知是什么?就好像一群人,要到森林里去探险了,去森林里探险也需要有一些准备,那这些准备就是我们学习到的技能,我们的工具。可是森林里探险能不能挖到宝藏,那就不再是他挖到了我就输了,而是需要面对更多的未知,这种未知也给了自我探索一些空间。我们会更积极地去找一些我们的未知,而寻找未知的这种能力,自我探索的能力,其实是成年人非常需要的东西,也是我们要培养创造型人才,非常需要的东西。

所以我想,双减如果最终能导向这样的方向,让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去找我们的未知,找我们觉得有成就、有幸福感的事,我们都可以变得更有创造力,都可以去探索,知道我们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最擅长什么,那我觉得它就是一个好的政策导向。

1407_e4f908ed3ea1ace2275b59b9531e406a.png

扶鹰教育:可以谈一谈您今天参加论坛的感受吗?

陈海贤:扶鹰是一个特别热情的学习社群,我非常受感动的是,听到很多父母讲他们转变的故事。

我觉得,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能作出改变,那一定是这个社群提供了很多有用的东西,我也很好奇这个有用的东西是什么?因为这些转变,它是真实在发生的,所以今天很荣幸能来参加扶鹰的这个论坛,希望以后有机会跟扶鹰的朋友们有更多的交流,谢谢!


推荐阅读:谬邵

频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