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热线_中国教育资讯门户网站
广告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教育热线  >  资讯
如何通过优化排版提高材料的利用率?
2025-06-20 14:28:36 来源:互联网 阅读:-

一、制造业中的材料排版优化(以板材、皮革、布料为例)

1.形状嵌套与排样算法

<核心逻辑<:将不同形状的零件像拼图一样紧密排列,减少空隙。

<具体方法<:

<规则形状零件<:采用矩阵排列(如矩形零件按行列对齐),或通过旋转 90°、180° 填补横向 / 纵向空白。

<不规则形状零件<:利用计算机辅助排样软件(如 AutoNest、Fusion 360),通过启发式算法(如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计算最优排列方式,例如将弧形零件的凹面与凸面嵌套。

<案例<:金属板材切割中,将圆形零件的间隙用多边形零件填补,可使材料利用率从 60% 提升至 85% 以上。

2.基于材料特性的排版策略

<方向性材料<(如木材、布料):

<木材需沿纹理方向排版,避免切割时开裂;布料需考虑经纬线方向(如服装裁剪时,条纹面料需保持图案方向一致),同时通过 “对排”(正反翻面排列)减少对称图形的浪费。<

<可延展性材料<(如皮革):

避开皮革的瑕疵区域,将小零件排列在边角料位置,大零件占据完整区域,例如皮鞋厂用 CAD 软件标记皮革瑕疵,自动避开缺陷区域排版。

3.标准化与模块化设计

适配标准材料尺寸:例如板材按 1220mm×2440mm 的标准规格设计零件尺寸,避免非标准尺寸导致的边缘浪费。

模块化拆分:将产品拆分为标准模块(如家具板材拆分为 600mm×400mm 的标准件),通过组合模块减少定制化切割。





二、印刷与包装行业的排版优化

1.拼版技术(Printing Imposition)

单页拼大版:将多个印刷页面拼接到一张大纸上,例如 8 开页面拼在 4 开纸上,印刷后裁切。常见拼版方式包括:

自翻版:正反两面印刷相同内容(如海报双面印刷),减少纸张浪费;

套拼版:将不同尺寸的页面组合排版(如杂志封面与内页拼版)。

案例:图书印刷中,通过拼版将 16 个 32 开页面拼在 1 张对开纸上,材料利用率可达 90% 以上。


2.包装展开图优化

盒子展开图设计:例如纸箱展开图采用 “锁底式” 或 “折叠式” 结构,将立体盒型转化为平面图形时,减少多边形空白区域。

软件工具:使用 ArtiosCAD、Kongsberg 等包装设计软件,自动生成展开图并优化排列,例如将多个盒子展开图旋转、错位排列,填补梯形或三角形空隙。


三、通用排版优化工具与技术

1.计算机辅助排版软件

二维排版:适用于板材、纸张等平面材料,如:

AutoCAD(手动绘制排列)、TukaTec(服装排版专用)、nestLib(开源排样库);

三维排版:适用于管材、型材等立体材料,如 SolidWorks 的 “焊件” 模块可优化管材切割顺序。

优势:通过算法自动计算最优排列,比人工排版效率提升 30%~50%。


2.批量生产与余料管理

批量排版策略:小批量生产时采用 “混合排版”(不同零件搭配排列),大批量生产时定制专用排版模板(如汽车冲压件的固定模具排版)。

余料再利用:建立余料数据库,记录剩余材料的尺寸和形状,用于生产小零件(如用大板材切割后的边角料制作垫片)。


四、排版优化的关键步骤与流程

需求分析:明确材料尺寸、零件形状、生产批量及质量要求(如是否允许旋转、翻面)。

数字化建模:用 CAD 软件绘制零件图形,标注尺寸和排列限制(如布料的纹理方向)。

算法优化:导入排样软件,设置 “最小空隙”“材料利用率最大化” 等参数,生成多套方案。

模拟验证:通过软件模拟切割或印刷效果,计算利用率(公式:利用率 = 零件总面积 / 材料总面积 ×100%),选择最优方案。

生产迭代:根据实际生产反馈调整排版参数,例如记录余料形状以优化下次排版。

五、案例:服装行业的布料排版优化

传统方式:人工排版时,布料利用率约 70%~75%,且易受工人经验影响。

优化方案:使用 Gerber AccuNest 软件,通过以下策略提升利用率:

将对称的衣片(如左右袖子)正反排列,填补肩部弧形空隙;

对不规则衣片(如领口)进行旋转嵌套,减少三角形废料;

批量生产时,按 “先大后小” 原则排列,大衣片固定位置,小衣片填充剩余空间。

效果:布料利用率提升至 85%~90%,单批次生产可节省 10%~15% 的布料成本。

六、注意事项

平衡效率与成本:自动化排版软件虽提升利用率,但可能增加前期编程成本,需根据生产规模选择方案。

考虑加工工艺:如激光切割需预留切割缝宽度(约 0.1~0.5mm),排版时需计入缝隙损耗。

动态调整:当材料尺寸或零件形状变更时,及时更新排版模板,避免因沿用旧方案导致浪费。

通过以上方法,可系统性提升材料利用率,尤其在批量生产中,每 1% 的利用率提升都可能带来显著的成本节约。


推荐阅读:

频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