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热线_中国教育资讯门户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教育热线  >  资讯
古时候的大夫,各个都是书法家
2021-09-02 11:09:05 来源:互联网 阅读:-

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去医院看病,医生开的药方就像“鬼画符”、“天书”一般看不懂,比如下图:


图片


有趣的是,这种障碍在医生和药师之间却仿佛没有那么大。当患者拿着龙飞凤舞的处方到药房或售药处取药时,药师们一般可以毫不费力地辨认出这些药名并交付患者。


经过专业药师破译后,才明白上面的药方原来是这样:


图片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潦草的字迹是不是医生之间约定俗成的“暗号”?


现在很多医院门诊人满为患。医生在日常工作中所面临的时间压力山大,概括起来最主要的理由是忙碌,以至于养成了习惯,在不忙碌的时候也写得潦草。还有的说是在医学院学习的时候必须大量高速撰写处方药名,培养出的坏习惯。那些专有名词在被反复书写之后,字形笔画便难免会向“神似”的境界迈进。


而在古代,作为国粹的中医,与书法之间有着很微妙的关系。


历代名家书写的方药字幅,很多都是书法史上的不朽杰作


图片


▲王献之《鸭头丸帖》


传统中国文人除了精于琴棋书画之外,都具有基本的医学知识。学医的常听老师挂在嘴边:“一手好字,二会双簧,三指按脉,四季衣裳。”其中,字写得好是第一要紧的事情。有些病人,先看处方、病历写得好不好,来判断医生水平高不高。


图片


▲诸乐三 药方


中医与书法的相通之处,是到了一定境界,必须开悟。如果做不到,那就很难向上走了。没有开悟的天分,写再多字也成不了书家,看再多病人也成不了名医。我们常说庸医害人,也许他也想救人,只是能力不够罢了。


我们看看近代那些大名医家的药方字迹。我们从中也许会对这种“草书”有不一样的认识。这些名医都有良好的书法功底,字体多以行楷书为主,美观大方且清晰易读,因此也得以保存至今。他们虽不以书法名世,但我们仍不禁对其“书作”肃然起敬。


古代的中医药方,严谨用心,有落款、有签署、有钤印,诚诚恳恳,毫不含糊。


图片


▲民国杭州名医詹子翔 药方


图片


▲上海名医钱伯文 药方


他们的书写很随意,然而不求章法而自得章法,不求书卷气而自得书卷气,这些,可都是很多书法家努力甚至刻意追求的。这种书卷气其实不是写来,而是修来的。在这些药方的背后,他们不知写下了多少方子,挽救了多少患者,写得多了,修养到了,好的气息就跃然纸上了。


图片


▲名医万友生 药方


图片


▲浙江名医马莲湘 药方


精美的花笺,娟秀的字迹,配以实用的处方,药材间的留白,篆刻的提示语,虽无意安排,却成了章法多变的书法小品,着实耐看。


试想,病患将手札捧在手中,对于病痛的恐惧,顿时好了大半!


图片


黄宾虹曾提出“艺术是最高的养生法,不但足以养中华民族,且能养成全人类的福祉寿考也!”所以观人品看酒后,看书法看手札。中医药方手札之美,在古朴中透露出娟秀,洋溢着医者对于病患的无限关怀,是值得我们不断发现和传承的古典之美。


如何让孩子也写一手好看的毛笔字呢?


这就需要我们的兴墨书法了。


图片


兴墨书法


兴墨书法是欧美思教育打造的毛笔书法课程,由多名中国书协会员和书法老师历经多年不断摸索、总结思考,最终研发而成,是市场上为数不多的毛笔教学产品。兴墨书法的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模式完全突破了传统的教学形式,融入丰富的教学元素,创造了全新的毛笔教学模式。


兴墨书法的诞生一方面是迎合国家素质教育趋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另一方面解决了培训机构开设毛笔书法课程难、教师难找等问题。兴墨书法的标准化教案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课程安排、教学步骤等完整展现降低教师的备课难度。


“好方法 + 勤练习 = 一手好字”,兴传国粹,墨舞神州,让孩子从此爱上书法!


推荐阅读:旗龙

频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