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热线_中国教育资讯门户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教育热线  >  资讯
人大附中通州校区开展以“时代镜像、重温经典”为主题的戏剧展演
2023-07-11 09:21:13 来源:互联网 阅读:-



徐良云校长致开幕词

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日,人大附中通州校区组织开展以“时代镜像、重温经典”为主题的戏剧展演,党委书记、执行校长徐良云出席并致开幕词,各年级系部20余名中青年教师组成评委团现场评选、500余名学生观演。



师生共同观演

本次展演选取了《破晓》、《雷雨》、《茶馆》三个经典剧目。

01《破晓》

获最佳原创作品

舍我其谁,勇担青年之责

振聋发聩,高奏时代之歌

“今天我们绝不会答应,在和约上签字,同为中华儿女,你们答应吗?”“不答应!”三个字果断、干脆、几乎是异口同声从观众席同学口中喊出,全体学生此刻好像一起回到了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中,齐声喊出了对巴黎和会有关青岛主权归属日本决议的不满和抗争!那发自肺腑的呼号振聋发聩,令在场的观众都为之振奋、为之鼓舞、为之心潮澎湃!

“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国家。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民族。”谢幕时,小演员们热情洋溢的青春呐喊,足以穿越寒冬、划破黎明!《破晓》是学生们的原创作品,是一部青春的献礼,是一首青春的赞歌。相信同学们今后会继续以青春之歌,谱写时代华章!



学生代表(郭欣怡饰)振臂高呼

02《雷雨》

获最佳舞台效果

精益求精,深挖人物之魂

切磋琢磨,牢抓冲突之本

《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里程碑”,复杂的人物关系、激烈矛盾冲突、深沉的悲剧意味,都为演员增加了难度。为把更好的状态呈现在舞台上,同学们深入研读剧本,试图去揣摩透人物的心理状态和内在逻辑,理解《雷雨》中冲突的不同层次,经过不断地思考、琢磨、排练、调整,同学们在舞台上有了很大的改观,周、鲁两家两代人三十年的仇恨、错综复杂的感情纠葛、不同阶级的矛盾纠纷,在雷雨之夜骤然爆发,演员们忘我投入的演绎,迸发了强烈的舞台张力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不仅赢得了观众的阵阵喝彩,更重要的是引发了同学们对造成这种悲剧的社会根源的深沉思考。



鲁侍萍(张雨珊饰)痛苦地与子女告别剧照

03《茶馆》

获最佳戏剧作品

各尽所能,合聚众人之力

戏无大小,各显人物之姿

《茶馆》是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之一,戏中人物众多,性格鲜明、各具特色。为进一步演绎好这部话剧,保持戏剧的整体性和连贯性,演出班级的全体学生一同上阵,一半同学揣摩人物特点,学习表演技艺,反复打磨剧本;另外一半同学自觉分成道具、搬运、灯光、摄影、音控等5组,全力做好演出后台保障工作;特别是学生家长全力支持,为演出提供道具和妆造。大家各尽所能,齐心合力,最终将最好的效果呈现给了观众。

戏剧开始,一段快板就引来了观众的一阵叫好,唱出了戊戌变法后北平的社会局面。



(大傻杨(张予欣饰)快板表演)

序幕拉开,北平这一方小小的“裕泰茶馆”里,几个小茶客围坐一起谈论国事,紧接着三教九流各式各样的人前后脚都来了:吃皇粮的旗人、办实业的资本家、穷困潦倒的农民,以及特务、打手、警察、流氓、相士……,小茶馆大社会,一幅庞大的历史画卷就在茶馆徐徐展开。从小茶客到大角色,同学们都全情沉浸在人物角色当中,默契的配合,通力的合作,精湛的表演,可谓“满台都是戏”。《茶馆》的演出,使观众们再次重温经典剧目、品味京味文化,增强了文化传承和理解的同时,也加强了对时代的纵深思考。



刘麻子(倪好饰)与常四爷(武欣宇饰)的国货洋货之争

04演出结束|演职人员感受

《雷雨》剧组导演常骏磊同学回顾整个排演过程,感慨万分:“在全组同学的努力下,本次《雷雨》演出取得了比较不错的成绩,在成绩的背后是大家数月来的不断努力与坚持。剧组同学们一个又一个的复阳,剧本、道具、服装等问题接踵而来,都没有阻拦我们前进的步伐。人不齐,空闲的同学就补上;道具买不到,就用整个中午去自己制作;音频、灯光不熟悉,剧务组的大家就用自己的一切空闲时间去学习。这些努力没有白费,最终成就了我们这场使大家都十分满意的《雷雨》。”“但其实最重要的并不是结果,那一天天的不断学习、不断扶持、相互帮助的过程,才让我们得到了成长与进步。若将最终的舞台比喻为那一道响雷;那这过程中每一位演员、剧务、导演所留下的汗水便是那夏日的甘霖,既与雷共舞,也滋润着剧组中的每个人。”

《茶馆》剧中掌柜扮演者于越同学在演出结束后有感而发:“虽然裕泰茶馆的兴衰我们不能完全地身临其境,但我们仍可以通过后人的表演深刻体会其中所表现的社会现实。文字是有声的,它会诉说历史,而表演是对历史画面的刻画重现,让我们更能体会到当时社会变迁,体会每一个小人物在社会动荡过程中展现出的心酸与无奈,让我们更加珍惜自身所处的当今时代,珍惜自己的美好生活。”

《破晓》剧中旁白的担任者赵依伊同学在经历了整个的排演过程后,心中的家国之愿被点燃、被激励:“《破晓》告诉我们,在一百年前,我们的先辈们正为我们的思想解放做斗争,今天的岁月静好,恰是他们用负重前行换来的。这份跨世纪的民族情,我们会永远牢记于心。《破晓》中的每一句呐喊和中国学生为国事的挺身而出,都在之后的每一天在我们耳畔回响,在我们脑海中浮现,启发着我们对时代和使命的思考,也时刻提醒着我们‘今日之责任全在于我少年’,当为中华崛起而奋力奔跑。”(高凯燕)



推荐阅读:旗龙

频道推荐